─ 姜姜專欄 ─

「很有將」與翻譯藝術

姜姜   2021-12-29   873790

將翻譯比喻為藝術 (translation as a fine art) 的第一人是著名文學家林語堂先生,在其《論翻譯》一書中提到翻譯藝術要具備的條件:(1) 譯者對於原文文字上及內容上透徹的了解,(2) 譯者的國文程度能清順暢達,(3)譯事上的訓練。在翻譯方法上也提出「字譯」與「句譯」的差別,他強調以句為主體的「句譯」,而非以字為主體的「字譯」。此外翻譯還需兼顧「美」,以對藝術謹慎之心對待翻譯文學之美。

今天這堂課講給小學生聽的翻譯課,蕭博士用「很有將」的鷹架,架構文意中的起承轉合,孩子們依照自己的年齡、對中英文理解的程度展開翻譯。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思想,正好跳脫字譯的狹隘,貼近句譯的動人。刻意挑選使用簡單的單字,也就減輕了孩子對英文文字理解上的難度,平添中文舉一反三的樂趣。

蕭博士研發的「很有將」寫作/翻譯法,用文學的高度帶領孩子們進行翻譯訓練。我祈許孩子們在這裡得到的養分、在翻譯創作上的成就,可以衝淡一些在考卷上一題兩分的挫折,不要僅把英文當作是一門考試的學科,而是自己可以在文字上的理解越深入,就越可以有選擇的自由。



一、「很有將」的大鷹架
I am …. (形容詞)
I have….(名詞)
I will…. (動詞)

老師給的句子是:
I am happy.
I have a dog.
I will feed it.

用這個正向邏輯容易理解的句子,請孩子翻譯出中文意思,並且不能重複:
Happy,是開心、快樂、愉快、愉悅、高興,但不等於興奮。而爽這個字不太適合小學生,「如果你大學了再用這個字會好一點。」老師對其中一個提出這個答案的孩子說。

I have a dog. 我有一隻狗、我有狗一隻。

如果說:
我有一條狗,那應該就是一條臘腸狗。
我有一匹狗,那應該就是一匹大丹犬。
我有一臺狗,那應該就是一臺灰狗巴士。
我有一位狗,那應該就是一位狗腿人士。
這些孩子們在嘻笑中給出的答案,老師都一一見招拆招,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機智反應和中文能力。

I will feed it.
我將餵牠(他/她)、餵飽牠、餵食牠、給他吃的、餵他吃狗飼料……。

是牠、是他、還是她?不急著給答案,留著空間,或許以後孩子會寫出一首我愛他、他不愛我,他愛她,她愛牠、牠卻愛我的情詩。

另外三句「很有將」的句子是:
I am sad.
I have a cake.
I will eat it.

孩子們練習的答案有:
我很難過、很傷心、很不開心……。
我有一塊蛋糕。
我將吃掉它、吃了它……。

二、用聲音學單/複數
名詞的單數和複數要如何不出錯?用聲音建立習慣,強過於用大腦判斷。

單數:I have a dog. I will feet it.
複數:I have dogs. I will feet them.

當一隻狗變成一群狗,老師教孩子的不是複數要加”s”,而是發音要唸準,”them”的唸法。

I have dogs. 不要把單數的習慣帶到複數,唸成: I have a dogs.

三、所以,是故事的結局
三句英文堆疊出豐富的中文意思後,如何重組成為一個有意境的故事?
就在「我將……」之前加上「所以」就有了結局。

我很開心,我有一隻狗,「所以」我將餵牠吃東西。
我很高興,我有一大群狗,「所以」我將餵飽牠們。
我很難過,我有塊蛋糕,「所以」我將吃掉它。
我很傷心,我有很多蛋糕,「所以」我要把它們全部吃光。

以上練習,都看起來像piece of a cake;英文部分變化的不多,多唸幾遍就熟,大腦在運轉的部分多是在中文的換字能力。不過話雖如此,那些feed it. eat it的連音、them的吐舌、dog的喉後音……等,快速模仿英文發音的能力,小鸚鵡們各個都練過基本功。

但是接下來進行的中英翻譯,卻像某一種基礎能力轉換後的線性成長。

四、視譯與口譯
視譯是口譯訓練的其中一項,是指口譯者看著預先準備的稿子,邉看、邊進行口譯。

這堂在大學外文系進行的訓練,搬到這堂兒童班的教室。蕭博士陪著孩子們從第一分鐘開始,先擴大對中文字的掌控能力,演練各種不同表達原文的辭𢑥。火侯到位時,便能看著白板上的中/英文字,即時視譯。或者是,聽到什麼說什麼的逐步口譯。

I am happy.
I have a dog.
I will feed it.

I am happy.
I have dogs.
I will feet them.

I am sad.
I have a cake.
I will eat it.

I am sad.
I have cakes.
I will eat them.

我很開心,我有一隻狗,所以我將餵牠吃東西。
我很高興,我有一大群狗,所以我將餵飽牠們。

我很難過,我有一塊蛋糕,所以我將吃掉它。
我很傷心,我有很多蛋糕,所以我要把它們全部吃光。

孩子們在中英文的翻譯之間來回穿梭,在重組句子中得到更多創意。

五、結語
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馬健君女士,在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老子的智慧》中英翻譯一書的推薦序中提到:「很多人都說,一個人如果中文不好,英文一定也學得不好。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據我多年英文教學的經驗,發現如果學生中文程度不好,他們在英文學習上也會面臨很多問題,不若其他中文程度佳的同學。反觀英文能力好的學生,中文程度也一定具備相當的能力,因為他對中文的高度理解加強了他的外語吸收與理解能力,使得他的外語得以運用自如。」

一路以來強記英文單字,再把各別單字湊成一個句子的英文學習經驗,讓我總是寫不出英文表達裡特殊的輕鬆語氣,也丟失中文字裡行間的韻味情意。無奈我沒有能力記錄「很有將」寫作/翻譯法的完整精髓,但我在這裡看到希望,一個可以莫向外求的力量。

至於文章一開始引述林語堂先生所講究翻譯的「美」,我則想藉由蕭博士在《似閱忘語》中翻譯的臺語歌曲〈雨夜花〉的其中一小部分,作為本堂側寫記錄的呼應。

雨夜花 雨夜花
Moon, buds, rain, moon, buds, rain,
受風雨吹落地
Should rain pour, buds don’t stay.
無人看見每日怨嗟
No one could see, wailing each day,
花謝落土不再回
When flowers fall they just fade.
花落土 花落土
Flowers fall, flowers fall.
有誰人倘看顧
Who shall come tend lost souls?
無情風雨 誤阮前途
Raging hell storms, made me roadkill,
花蕊哪落欲如何?
When buds fall where’d they go?


2022-05-25   姜姜   1019590

我的單字不孤單

不知不覺的,兩個小時過去。這堂課的份量很重,時間過得飛快,而且明顯看得出孩子們的大腦都在高速運轉。課堂裡的每一個元素這些年都教過,但一個元素加上另一個元素,大腦細胞要分裂長出另一個突觸才行。每一個聲音很熟但意思不熟的單字都有解,換張臉組合成自己才懂的童趣。

- 姜姜專欄
2022-01-19   姜姜   1049245

開星門的七大活動鷹架

兒童班的孩子對於開星門教育的七大鷹架都不陌生,他們一直都在鷹架裡蓋自己的雙語殿堂。這堂課博士就以這七大階段做為學期末的總複習。

- 姜姜專欄
2022-01-05   姜姜   881725

累積文法習慣

蕭博士研發的雙母語教學,其奧妙之處在中文與英文之間相輔相成。在調音部分,把 37 個中文音素增加為 66 個注音符號,利用雙母語注音符號即可完全標註英語。

- 姜姜專欄
2021-12-22   姜姜   770813

比追求知識更重要的事

今天的蕭博士很嚴肅。起碼,在還沒有出現某個小朋友天真靦腆的笑容之前,他講話比之前大聲,也沒有笑,而且會問不守規距的小孩:「為什麼?」然後在小孩認錯後說:「好,這樣很乖。」有點像機器人。

- 姜姜專欄
2021-12-15   姜姜   750996

聽力測驗,這樣也行

若我們曾經走進坊間的安親班,學生放學後的書包和脫下的外套,成堆的被擠放在某個角落或書櫃上是被視為理所當然。書包上的小吊飾,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能在眾多書包中,拎出自己的那個包。當回到家,我們總會先脫下腳上的鞋,除了怕髒,更因為脫了鞋子的感覺比較舒服自在,才是回到家裡。

- 姜姜專欄
2021-12-01   姜姜   714501

道地的鼻化音要這樣學

長大以後,我才懂得欣賞一本書的襯頁和扉頁,那裡藏著一些小心思,比起封面背後的作者和出版品訊息,更貼近作者。尤其是當了媽媽,更注意到很多精裝的兒童繪本裡,襯頁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像一個擺渡者,讓小小讀者在視覺和心理上都有空間先梳理一下,準備開始一趟新的旅程。

- 姜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