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enu_0 { margin-left:0px;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35%; }
.TreeMenu_0 a { padding-left:4px; color: #5E5E5E; display:block; }
.TreeMenu_0 a:hover { color:#000000; }
.TreeNode_1 { padding-left:0px; }
.TreeNode_2 { padding-left:0px; }
.TreeNode_3 { padding-left:15px; }
.TreeNode_4 { padding-left:30px; }
.TreeNode_5 { padding-left:45px; }
.TreeNode_6 { padding-left:60px; }
.TreeNode_7 { padding-left:75px; }
.TreeNode_8 { padding-left:90px; }
.TreeNode_9 { padding-left:105px; }
.TreeNode_1 a { }
.TreeNode_2 a { }
.TreeNode_3 a {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padding-left:12px; background:url(/main/themes/ns/css_Default/TreeNode3.gif) no-repea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 padding-top:2px; padding-bottom:2px; }
.TreeNode_1:hover, .TreeNode_2:hover, .TreeNode_3:hover, .TreeNode_4:hover, .TreeNode_5:hover, .TreeNode_6:hover, .TreeNode_7:hover, .TreeNode_8:hover, .TreeNode_9:hover { background:#dddddd; }
.TreeMenu_0 .ClassNum { color:#666666; }
.TreeMenu_0 .TreeNode_t { background:#fff; }
.TreeMenu_0 a.TreeItem_t { color: #5E5E5E;}
.TreeMenu_0 .ClassDesc { display:block; }
.TreeMenu_0 a { font-family:$BlogTreeItem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a:hover { color:$BlogTreeNodeHOverC$; }
.TreeNode_1:hover, .TreeNode_2:hover, .TreeNode_3:hover, .TreeNode_4:hover, .TreeNode_5:hover, .TreeNode_6:hover, .TreeNode_7:hover, .TreeNode_8:hover, .TreeNode_9:hover { background:$BlogTreeNodeHOverB$; }
.TreeMenu_0 a.TreeItem_t { color:$BlogTreeNodeTC$; }
.TreeMenu_0 .TreeNode_t { background:$BlogTreeNodeTB$;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padding-top:$BlogTreeNodePadding$; padding-bottom:$BlogTreeNodePadding$; }
.TreeMenu_0 { border-bottom:$BlogTreeNodeBorder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border-top:$BlogTreeNodeBorderT$; }
.TreeMenu_0 { border-top:$BlogTreeNodeBorderB$;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border-bottom:$BlogTreeNodeBorderB$; }
.TreeNode_1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1$ no-repeat; }
.TreeNode_2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2$ no-repeat; }
.TreeNode_3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3$ no-repeat;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4$ no-repeat; }
.TreeNode_1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1Margin$; }
.TreeNode_2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2Margin$; }
.TreeNode_3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3Margin$;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XMargin$; }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 float:$BlogTreeNode4Floa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 clear:both; }
.TreeMenu_0 .ClassName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Name$; }
.TreeMenu_0 { line-height:$BlogTreeNodeLineHeight$; }
.TreeMenu_0 .ClassNum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Num$; }
.TreeMenu_0 .ClassNum { font-family:$BlogTreeNodeFontNum$;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ClassDesc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Desc$; }
.TreeMenu_0 .ClassDesc { font-family:$BlogTreeNodeFontDesc$;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ClassImg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height:$BlogTreeNodeSize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margin-right:$BlogTreeNodeRight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margin-bottom:$BlogTreeNodeBottomImg$; }
•$XmlID$•$GroupName$
$CtrlBtn$
XmlID,GroupName,ClassList,CtrlBtn,d,n,UserName,Date,Time,ChildNum,ClickNum
•$XmlID$•$GroupName$
$CtrlBtn$
$html$
.dataBlogList { }
.dataBlogList img{
width:100%;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
width:100%;
max-width:300px;
overflow:hidden;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1)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5){
//max-width:940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n){
//margin-bottom:7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1){
//margin-right:7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5){
//margin-left:7px;
}
.BlogListMenu { width:100%; height:30px;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00%; }
.BlogListMenuS { width:1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L { width:10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R { width:10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0 { background:#ff8844;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0:hover { background:#ff4422;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1 { background:#ff4422;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0 a { color:#ffffff; }
.BlogListMenu1 a { color:#ffffff; }
.BlogListN_1 { }
.BlogListD_0 { padding:5px; border:0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D_1 { padding:5px; border:0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Cont { width:100%; height:30px; color:#333333; }
.BlogListHTML .BlogInfoClass { width:auto; margin-left:0px; margin-right:auto; display:none;} /* 分類 */
.BlogListHTML .BlogInfoAuthor { text-align:left; } /* 作者 */
.BlogListHTML .BlogListDate { text-align:left; } /* 日期 */
.BlogListHTML .BlogInfoState { text-align:left; } /* 狀態 */
.BlogListHTML .BlogInfoBtn { text-align:right; } /* 按鈕 */
.BlogListCtrlBtn { vertical-align:middle; width:100%; text-align:right; }
.BlogListCtrlBtn .OrdIdx { width:20px; text-align:right; border:1px solid #888888; padding:0px; margin:0px; height:16px; }
.BlogListCtrlBtn .MsgCmd { font-size:11px; border:1px solid #888888; padding:0px; margin:0px; height:18px; }
.BlogListCtrlBtn .XmlID { float:left; font-weight:bold; }
.BlogListCtrlBtn select { display:none; }
.BlogListHTML { width:100%;
margin-top: 0px;
border: 1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HTML .meMsg_MsgTitle { }
.BlogListHTML .meMsg_Content { margin-top:1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List { margin:0px; padding: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 { list-style:disc; margin-left:2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List { margin:0px; padding: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 { list-style:disc; margin-left:2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ListBlk { display:none; }
.BlogListHTML .meMsg_MsgImg img {}
.BlogListHTML .ImgAlignLeft { margin-right:8px; }
.BlogListHTML .ImgAlignRight { margin-left:8px; }
.divPageCtrl { margin:10px; clear:both; display:none;}
.divPageCtrl table { margin-left:auto; margin-right:auto; }
.MsgRow1 { margin-top:10px; }
.cssPagePanel { clear:both; }
.MsgRow1 { margin-top:$BlogListMsgRow1$; }
.BlogListList { padding-left:$BlogListMsgRowL$;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 font-family:$BlogListText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a { font-family:$BlogListText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hover { font-family:$BlogListOver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a:hover { font-family:$BlogListOver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Content { font-family:$BlogListHTML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URL { margin-left:$padding$;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list-style:$BlogListFileSpot$ $pos$ $img$; }
#ns_Content .meMsg_MsgFile { margin-left:$padding$;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list-style:$BlogListFileSpot$ $pos$ $img$; }
#ns_Content .meMsg_MsgURL a { font-family:$BlogListFile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File a { font-family:$BlogListFile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BlogListHTML .meMsg_MsgTitle { border-bottom:$BlogListTextHTMLS$; display:block;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order:$BlogListMsgB$;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padding:10px }
.BlogListD_0 {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margin-bottom:$BlogListMsgT$;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ackground-image:$BlogListBgImg$; background-position:$pos$; background-repeat:$repeat$; }
.dataBlogList { //width:$BlogListHTMLWidth$; }
.BlogListHTML { margin-top:$BlogListHTMLTop$; }
.BlogInfoClass { display:$BlogInfoClass$; }
.BlogInfoAuthor { display:$BlogInfoAuthor$; }
.BlogInfo { display:$BlogInfo$; }
.BlogDisp { display:$BlogDisp$; }
.BlogInfoStatus { display:$BlogInfoStatus$; }
.BlogListHTML .BlogListDate { display:$BlogInfoDT$;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Conten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Lis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Lis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FromEnd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ListBlk { display:$BlogContBlk$; }
.divPageCtrl { display:none; }
我靜待著,某夜倫敦散場後 蕭文乾 2020-10-15 【 靜待 】 Oh, have you seen the muffin man that lives on Drury Lane? Drury Lane是倫敦的劇院大道,常見小販沿街兜售馬芬蛋糕,為票友解飢,近似郭金發叫賣燒肉粽,為牌友解飢。
【 靜待 】 Oh, have you seen the muffin man that lives on Drury Lane? Drury Lane是倫敦的劇院大道,常見小販沿街兜售馬芬蛋糕,為票友解飢,近似郭金發叫賣燒肉粽,為牌友解飢。 Muffin Man的長相? 很萌憨:我們家設計師Wynn,用了想像、定了模樣、與世分享; Muffin Man的中譯? 很麻煩:既要顧及音響,又要扣緊原意,於是就叫「麻煩人」; Muffin Man的專曲? 很美版:我們家歌手Emerail寫的,錄音師Jeff太愛了拿去偷唱:) Muffin Man的命運? 很多舛:在號稱即將中英雙語的臺灣,有幾位孩子聽過? ■ 別再說英文只要拿來溝通只能拿來溝通別奢望什麼文化素養。 在大人,那叫不景氣; 在孩子,那叫您們大人憑什麼替我們設下限? 若外國朋友在午夜街頭,不經意跟您哼起「自卑自嘆歹命人、、、賣燒肉粽」,您會刮目相看,會肅然起敬,會倍感溫馨,會說貴國怎麼教的啊這才真是雙語國家。 ■ 我們這一群傻子在做什麼? 我們在替臺灣孩子提前部署,掌握未來全球的中英文話語權。 ■ 連結是臺灣雙語版的Muffin Man.https://youtu.be/IycS24HfBF8 ■ 我靜待著;我靜待著,某夜倫敦散場後,臺灣孩子跟外國朋友的不經意哼起。 那齣,才叫好戲。
121246 我靜待著,某夜倫敦散場後 2020-10-22 15:56:46 113281 Irene MsgArticle ---
ZC688955
ZC886651,ZC287860,ZC688955,ZC1237329
1
1
總覽
0
213
Iren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中文,妳好嗎? 弈茹小編2020-03-17 修行,從來不是佛教徒的用語;每一個認真活著的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修鍊出更好的自己;只不過一般人容易把修行和受苦連想在一起,而誰想受苦呢?我們都想要快樂。倘若問問修行人,修行是苦是樂呢?答案應該是為了快樂。
修行,從來不是佛教徒的用語;每一個認真活著的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修鍊出更好的自己;只不過一般人容易把修行和受苦連想在一起,而誰想受苦呢?我們都想要快樂。倘若問問修行人,修行是苦是樂呢?答案應該是為了快樂。 推廣雙母語,像修行;而身在其中的,是修行人。 什麼是「法」?一個看起來高高在上的字,說白了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有淺深不同,而修行人講的法,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不是我明明很討厭一個人,卻給自己找了理由,讓自己看起來喜歡;我明明很討厭英文,卻要背下所有的文法,卻是發現全部都有例外,但是為了考高分,可以看起來自己熱愛英文。 喜歡一個人,要看緣份,喜歡自己卻是天生。 蕭博士的名言之一:「中文有多好,英文就有多好。」你對這點有沒有好奇? 在搞懂「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之後,在澄清一些美語發音的誤會之後,信不信連英文文法都是這個邏輯?敢不敢去一探究竟?再澄清一些誤會? 我是抱持著高度好奇! 如果,更認識自己(的語文),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豈不是一切(英文裡的)無語問蒼天都有解了嗎? 簡直,賺翻了!怎能不快樂? 關於這個「中文有多好,英文就有多好」的理論,這次博士說得更斬釘截鐵:「中文能力的核心在邏輯;邏輯的能力在換句話說。」我思考了一下,腦子出現最近聽到陳奕迅的一首歌:「我們」,實在是被感動到無以復加,完全被中文字的邏輯說服。 這是電影:「後來的我們」的主題曲,講的是一對異郷人在北京奮鬥的愛情故事;我們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愛對方,最後卻失掉自己,也就失掉緣份。 歌詞其中一段說: 我感覺到幸福 是看見你幸福 曾經親手把時間變慢 可惜我們 沒有等 我們 你能懂其中的意境吧!「可惜我們 沒有等 我們」;因為有中文的邏輯,一切了然於心,還可能觸及了內心流下一行清淚;我認為這是關於無奈分手的換句話說最高境界。 至於怎麼中翻英,有機會問問蕭博士;或是上完文法文化課,我也能翻。
98214 中文,妳好嗎? 2020-03-17 23:20:43 89742 師資二班 姜弈茹 MsgArticle ---
ZC688955
ZC886651,ZC287860,ZC688955
2
0
總覽
0
556
師資二班 姜弈茹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簡單。不簡單 弈茹小編 2020-03-17 大多數人一開始相愛都是難捨難離的吧!認為只有對方了解自己,明明是機率問題也能當成是命中註定,很用力的付出、很期待收到回應;如果年輕一點,很有可能是有男(女)友,就沒朋友的程度。
大多數人一開始相愛都是難捨難離的吧!認為只有對方了解自己,明明是機率問題也能當成是命中註定,很用力的付出、很期待收到回應;如果年輕一點,很有可能是有男(女)友,就沒朋友的程度。 剛開始接觸雙母語,有點類似這樣的情緒,心身都是戰戰兢兢。經過幾次善意的謊言、累積成對家人的內疚、還有那些缺乏睡眠、眼袋浮腫的日子,發現對於自己計劃中該有的學習成績並沒有顯著幫助,不安全感倒是有一點。 當慢慢回歸一個相對正常的心態,將生命中該扮演的角色都再次各司其職後,明白一個道理:感到快樂的事情,才可能持續下去,勉強來的,或有一時的精采,卻也易散難重來。 今天下午在路上,遇到一個之前在幼兒園教了一學期的學生,一週半小時。她媽媽說:「孩子自己在家閒來無事還是會口中唸唸有詞,那些88音帶給她想開口說美語的熱情,走在馬路上一直想找外國人講話。老師還會再開課嗎?」我蹲下來看看小女孩,果真沒有懸念的開口就是 ㄝˋㄝㄧˋㄝㄚˋㄝㄠˋ⋯⋯,眼裡透露著神氣。 這是很小的故事,然而在九個月沒有上課還忘不了的,除了因為是熟悉的母語聲音之外,肯定有別的東西在支持這孩子的內心。 我想,是簡單的快樂。 簡單的方法、簡單到不用大人幫忙就能做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然後想要更多,成了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人小志氣高。 稍稍認識雙母語的人,都很難忘掉這簡單的法。 曾經加諸在學習英文有壓力的原罪,都在這簡單的法裡獲得自在;這是當初接觸雙母語的感動,也應該回應以自在。 當我摸摸那小女孩的頭,是感謝她富足了我的內心。 你說,她回家會不會繼續碎碎唸88音?肯定。 你說,我怎麼可能不愛雙母語?
98213 簡單。不簡單 2020-03-17 22:54:46 89742 師資二班 姜弈茹 MsgArticle ---
ZC688955
ZC886651,ZC287860,ZC688955
3
1
總覽
0
585
師資二班 姜弈茹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師資班到底在學什麼 01 大蒨小編 2019-07-20 師資三班第一堂,一張張呆萌的安迪哥獎卡教會我們:精準的中文、出色的英文、孩子的品格、課堂經營...
雙母語師資班到底在學什麼? 師資三班第一堂課,千呼萬喚的美語調音獎卡,終於上場。正在舉手的安迪哥、正在關門的安迪哥,到底要告訴我們哪些事兒? 教育:精準的中文表達,造就出色的英文能力。 教養:臺灣孩子的品格,從「我肯關門、安靜地、悄悄的」開始。 教學:美語語調、課堂經營、面試眉角、數學課、音樂課、體育課。You name it. 第一堂課準時在下午六點整結束,小編還沒來得及搭上回臺北的高鐵,坐在第一排的陳正智同學已經將這堂課總結完畢。「老師的課真正很難用文字描述,得現場體驗;影片次之;文字聊備一格。」陳同學如是說。 陳同學總結的太精闢,小編特別奉上臉書原文,跟大家分享。以下文字轉載自陳正智先生的臉書:
【坐第一排上課】 你多久沒坐第一排上課了? 很幸運地七月底開始接受一系列雙母語師資班培訓課程,上課教室離高鐵台南站不遠,走路約15分鐘路程。天雨路滑,上課途中不免耽擱,可我不是晚進教室才坐第一排。相反的,我刻意從教室後頭走到第一排,一屁股坐在老師正前方位置,因為我對這堂課很有信心,想坐第一排給老師打打氣。 與其說是跟蕭文乾博士學英語,不如說是討教「教育」這件事。對他來說,教我們英文易如反掌,他想成就的藍圖更大,希望雨大家攜手改善一整代台灣孩子的品格。唯品格如何教?從安靜地開關門開始、從遇到人願意打招呼開始、從肯好聲唸出班上你最討厭的同學姓名開始。 那說好的英語課呢?它藏在簽到時領到的10張小卡片裡。蕭博士用50分鐘時間教學員熟悉卡片,用英語語調唸中文,唸著唸著,音律油然而生,分不清中英文的界線,你於是感受到兩種語言揉合的樂趣,既中文且英文,你開始懂了得有精準的中文表達,才能成就秀異出格的英文。 光靠一張教孩子安靜關門的小卡片,蕭博士示範出豐富的跨領域科際整合。教會大學生安靜關門,培養出職場受用的體貼同理心;邊發音邊扳動手指頭,誘導小學生從聽覺過渡到視覺,瞬間降低教室的吵雜聲,若對象是幼兒,還可藉此學習基礎的計數能力;或跟孩子比賽拉長sh音到20秒,無形中強化游泳所需的閉氣肺活量,誰說英語課不能同時是門體育課。透過一張卡片複合出多能力的教學策略,這哪裡是在教英文,簡直就是公開觀課的最佳典範。 我實在找不出下次上課不坐第一排的理由。 原文連結:http://0rz.tw/jclAk
別說小編沒告訴你 像這樣的獎卡,有178張。 今天,只是開課第一堂。 以後,只會越來越精彩。 敬請期待。
90203 師資班到底在學什麼 01 2019-07-21 16:40:56 87688 李大蒨 MsgArticle ---
ZC688955
ZC886651,ZC287860,ZC688955
4
0
總覽
0
1666
李大蒨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小學英文,原來應該這麼學! 大蒨小編 2019-06-30 《小學英文大學問》結業啦!想聽聽學了蕭博士一身功夫的《小大》學員們怎麼說嗎?小編就把大家的心得感想,收集起來跟你們分享!
《小學英文大學問》結業啦!想聽聽學了蕭博士一身功夫的《小大》學員們怎麼說嗎?小編就把大家的心得感想,收集起來跟你們分享!
Rita Cheng:老師一直以來都把他所擁有的最好的,教給我們。 謝謝老師一直以來都把他所擁有的最好,教給我們。 雙母語讓每個孩子愛上美語學習,因為學習有次第,因為學得會,越學越有信心。 雙母語注音符號表,幫助我發音有信心。 抑揚五步格,讓我篤定開口就說出標準的美語語調。
奕安:原以為是小學英文,結果學問大到學不完。 謝謝不斷超越的蕭博士團隊,謝謝每每讓我欽佩的同門同道同窗同溫同學。 原以為小學英文,結果學問大到學不完。 老師的格局總提升至想不到的經緯度,老師眼界總讓所付學費超值好幾維度。 Too much bless; too few class.
Lucine:跟著老師上課,是非常快樂的事。 我在2016年第一次聽到老師的演講,那時候在成大的國際會議廳,可是來的人不是很多。 這三年來我一直跟著老師上課,覺得這段時間是非常快樂的,尤其是《小大》的課,看到那麼多同學,課程也精彩到超乎我的想像。我常常回到家跟家人分享《小大》的內容,家人都很覺得,為什麼這個蕭博士教了這麼久,還像源頭活水一樣有新的東西能產出,讓學生們感覺震撼。我想這就是雙母語不可思議的魅力吧。我給自己的暑假目標,就是回頭做《小大》每一份作業,大家一起努力!!
Ya Yue:小學英文大學問,遠眺未來臺灣之子學英文的綜觀。 《語》學人說話 #咬字 #輕重 《文》平穩的心跳節奏 #語調 抑揚五步格/文法用聲音學/英文作文主題句 《文化》溫度的童謠/廣度的流行曲美劇/深度的莎士比雅 小學英文大學問,遠眺未來臺灣之子學英文的綜觀。 感謝蕭神廚一道道雙母語佳餚,吃巧吃飽皆歡喜。
Stone:很幸運地在無感無力無法改變的生活中遇見了蕭博士。 在現在這個社會肯說實話的人已經很少了,能瞭解問題的癥結並站出來的人又更少了,最後找到有智慧的解決方案把問題迎刃而解的人幾乎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很幸運地在無感無力無法改變的生活中遇見了蕭博士,雙母語用科學的教法所引起的震撼就不提了,哥感受到的是老師對生命的熱忱。很謝謝老師幫我的心靈開了一扇窗,這比甚麼都有價值。
Esther:這個暑假,我要開始盤點自己的墨水。 謝謝蕭博士的神團隊,謝到都說不出話了。 影片啊筆記啊上課大方分享的啊… 還有,每一堂課都很有邏輯的在運作著。 雖然小大畢業,我也超想放暑假,但這個暑假超不同… 我要開始收集盤點自己的墨水,《集萃》課再跟大家再見。
Megan:身為家長,內心對於孩子的英文學習越來越穩定。 猶記當初報名的心情,很有理想的和先生說:「小孩就要進小一了,我先去把學校要教的搞懂,以後才知道怎麼教。」14堂課過去了,沒有翻開任何一本國小的英文課本,心裡沒有受騙之感,只覺當初的期待太過簡單。(好吧!有看過一頁康軒二年級的課本,小孩問媽媽:Who is he? 媽媽回答:He is your father. 這段不太可能在現實發生的對話練習。) 身為家長對教改的無力,是促成當初報名的動機;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是天經地義,想要改變孩子教育的環境,是應該要從自身作起。若問我,什麼是雙母語?在推廣的過程中,我曾經說她是用注音符號學美語,而今天的我會說,她不是用注音符號學美語,也不是什麼英語教學法,而是一種學習英文的理念,她不是屬於在英文學習失敗者的自圓其說,就是一個會讓學習的人感到安全的的方法;而進步是必然,因為喜歡。 你以為我在說一個烏托邦的境界,或許吧!畢竟現實的教育環境還是如此不堪和混亂。不過,身為家長,內心對於孩子的英文學習是越來越穩定,知道應該把期待放在哪裡;不是一堂14堂的課想搞定六年的教科書,而是我決定相信什麼,然後堅持去陪伴,才是走向一條相對光亮的道路。
雯慧:得此上乘美語學習方法,一定要拉緊老師的手。 一路上著蕭博士的課至今,猶如打通任督二脈,並且非常有趣!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小學,甚至幼稚園都上蕭博士雙母語,孩子快快樂樂、學習容容易易,台灣便抬one,No. 1的one;台灣何愁不得國富民樂,三民何憂不能一統天下? 大家是有福報的人,得此上乘美語學習方法,一定要拉緊老師的手,一輩不憂愁;拉緊老師的手,來世亦能處歡樓,加油!
淑華:我們需要培養與外界溝通的實力。 小學英文大學問的課程雖然結束,卻是給予更多的能量。這兩年來,蕭博士的雙母語,在滾動修正的腳步是迅速的,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怠惰,這個島沒有時間浪費在爭吵,這個島需要累積跟培養與外界溝通的實力,透過柔軟而堅毅的意志,將小島的豐富性輸出。
Michael:雙母語Trigger出超能力。 舌間能搭起城堡,筆尖可幻化宮殿。 雙母語 Trigger出超能力。
Chia Ling:下一堂課我還會在這裡。 小處著手:我已經入門取得樂高積木8800片了。 大處著眼:接下來要拿這8800片組合運用去開耳界和眼界。 我在這裡學到的中文英文有靈魂。 金錢得來不易更應該花在值得的學習上。 下一堂課我還會在這裡。
Madeline:知其所以然是讓我非常興奮的事情。 小學英文大學問,堂堂都精彩,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咬字和語調。 跟著孩子聽大家說英語的 英文朗誦CD,已有多時,之前就只是聽沒有多大的感覺。 上課後,除了學習盡量標準的咬字之外,語調的輕重內容,讓我知道美語人士在說話時語調為何變化,知其所以然是讓我非常興奮的事情!
Mandy:《小大》課濃度很高,不只醍醐灌頂,更是功力大增。 課堂上老師提到,抑揚格和揚抑格實為一體兩面部分。想起自己我小時候的經驗。小學的時候,外婆每次從高雄上台北看孫子們和我媽媽時,每天晚上都要我和弟弟們打坐靜唸「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我常常一直唸到最後覺得自己在唸「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 雖然那時候還是個小學生,但發現這個點的那一刻,我開始對中文很有感,覺得有趣,開始喜歡寫日記,寫抒發,背唐詩。 從語進入文,到長大成年進到跨文化傳播的領域。 雖然我現在沒有什麼很深入的宗教信仰,外婆也在前幾年以90多歲的高壽辭世,但老師常在課堂上提到的福報福報,似乎也是這樣的意涵。上一代的人看似什麼都沒做,但卻都在影響下一代,而這個影響常常會是一輩子的事。 《小大》課對我來說濃度很高,心裡也很多起伏,不只醍醐灌頂,更有功力大增的感覺,也和雙母語日漸心心相映。Our hearts are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瑞芬:我的學生學英文的笑容越來越多。 小學英文真的是大學問。每次課後回去教我的學生,我都發現「語」的部份功力紮實的話,學後面的「文」和「文化」速度真的滿快的。我想強調的是,蕭博士說的「發音的馬步」真的很重要。我自從進入雙母語這套系統,發現小孩學英文的笑容越來越多,自信心也越來越多,我自己也學得很開心,也感覺自己變年輕了。謝謝老師,謝謝雙母語。
值日生:因為「愛」,所以雙母語。 首先要謝謝蕭博士和志工團隊。我很佩服蕭博士,是因為他把我們和他的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小孩去愛。我們以後在推廣雙母語的時候,也要像蕭博士一樣,因為「愛」而推廣雙母語。
Russel:雙母語讓英文有多個面向,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最有感覺的是,老師上課說過的「二元對立」。我曾經和學生探討「動」和「靜」的觀念。不管學生喜歡「動」還是「靜」,只要選擇了,就有一半的時間是痛苦的。如果我們從二元到三元世界的時候,對立不存在,也就比較開心。 呼應到老師即將推出的《集萃》課程,八個學英文的面向,等於進入英文的「八元世界」。以我自己為例,我可能是發音學得最慢的,可是文采的部份卻是我擅長的。如果要先過發音這一關,我可能會痛苦很久。新的《集萃》課程裡面,很快速的讓孩子看到英文的八個面向,我相信孩子不論如何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分,這是我覺得很欣慰的地方。
鄧同學:雙母語就是給孩子選擇權。 因為雙母語,我也想用這個暑假,把英文的馬步蹲好。《小大》給我感覺是,有人比我更懂得愛孩子,有人比我更愛我的孩子。雙母語就是給孩子選擇權,我也很開心《小大》給了我學英文的選擇權。我覺得《集萃》的沙漏概念真的很好,是因為那個「可逆」的潛能。謝謝蕭博士給我一個方向,讓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努力。
JoJo:我兒子小學二年級,志願是要傳承雙母語。 我來《小大》之後學會換句話說,換個字說,七種人聲,帶回家跟孩子練習,從此之後我們家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覺得英文距離我們很遙遠,現在覺得英文是我們家生活的一部分。我兒子現在小學二年級,最大的志願就是要傳承雙母語。六歲的妹妹甚至背了童謠的中文翻譯之後,開始自己找相對應的英文字。我自己的英文非常不好,但是因為認識雙母語,我相信自己會越來越進步。謝謝蕭博士,謝謝雙母語。
小八:透過雙母語學習法,更多的等待自己與別人。 為了一份對待人的方式,留在雙母語學習殿堂,體相用,三原則也常迴盪心房,語調的有趣鬆綁了對英文的恐懼,開心的從哼開始,同樣是哼唱,語調的練習,真的是高效率學習法,走在路上哼不停,小孩一直聽。 透過雙母語學習法,更多的等待自己與別人,可能還不到接納與欣賞,但是已經不會這麼急功近利要看見自己蛻變成果。真正的學習在課堂外,期許自己可以用在班上的孩子。感謝蕭博士的數十年打拼,感謝彼此。
Chin Yu:華語美語大不同,學不同語言要轉換腦袋。 教小孩你做的,帶小孩在身邊,淺移默化的學習。給他最好的資源:書房/書桌/文具,擦黑板 增加物品緣。每一字句都是非常重聽實用。欣賞蕭博文對事物見解及果斷。 華語美語大不同,學不同語言要轉換腦袋。先判斷差異 才能如魚得水。用2/5音調學美語,台灣的美語,似乎看得到未來。蕭博士的武功祕笈非常令人期待。
Carrie:雙母語是「有智慧」的學習事物。 - 現在的學測考的是「細心程度」,這不應是高等教育取決的標準,重點應該是「想像力」 - 很幸運班上有一位外國同學Don,每每聽他分享學中文的心路歷程,不但撫慰且平衡了我學英文的心情,在他分享中也給了我好多鏡像的思考,很謝謝他。 - 雙母語是「有智慧」的學習事物,老師分享一位日本人到美國小學,利用上數學課(已知的智識)學美語,這樣可以更專注在語言上,又是另個個啟發~~
Huang:小學的教學藍圖與脈絡越來越明確。 很謝謝老師。走到這裡,小學的教學藍圖與脈絡越來越明確,內心也越來越踏實篤定。現在就只差一個六年的舞台了,這是最難的,也最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的。
《小學英文大學問》完美收官。《集萃課程》更精彩,八管齊下、中英起飛,敬請期待!
89655 小學英文,原來應該這麼學! 2019-07-05 14:03:54 87688 李大蒨 MsgArticle ---
ZC688955
ZC886651,ZC287860,ZC688955
5
1
總覽
0
2677
李大蒨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雙母語不思議 蕭文乾 2019-05-28 師資一班。 一轉眼, 已一年。 師資三班。 臺南見。
88956 雙母語不思議 2019-06-10 17:42:40 87688 李大蒨 MsgArticle ---
ZC688955
ZC688955,ZC886651,ZC287860
6
0
總覽
0
757
李大蒨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PageCtrl { font-family:sө; text-align:center; }
#PageCtrl a { color:#666666; }
#PageCtrl a:hover { color:#ff6622; }
#PageCtrl .PageBtn { margin-left:3px; margin-right:3px; }
#PageCtrl .OtherPage {}
#PageCtrl .ThisPage { color:#000000; font-weight:bold; }
#PageCtrl .RecCount { font-weight:bold; }